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 苏州牵手清北等22所头部高校
2025-03-16

今天(3月16日),在全市教育大会上,苏州市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国内知名高校启动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人大附中苏州学校揭牌成立。苏州进一步对接头部高校力量,打造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苏州模式。

多年来,苏州通过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和优化高教资源。2022年底,随着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签约成立,“中国最顶尖的C9高校全部落子苏州”,“苏州名校少”变成“名校聚苏州”,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苏州已经引入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异地高校在苏州设校区或研究院,与国内外238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平台载体130多家,形成苏派本土高校成长、国内外高校院所聚集的苏州高教格局。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与此同时,苏州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等多方面,主动对接头部高校资源,积极探索实践,推动高校和中学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

早在1985年,苏州中学就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创办少年班,成为全国首批少年班试点中学。此后数十年,苏州中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少年班,与南京大学合作匡亚明实验班,与北京大学建立“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在苏州中学的先行先试带动下,苏州逐渐构建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昆山中学与南京大学共建“国优计划”联合培养基地,木渎高级中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开办“培东实验班”……提升了苏州普通高中与国内高校贯通育人的创新实践能力。

此外,瞄准百姓需求,苏州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高校附属学校”: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南京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等学校相继挂牌成立。在家门口上名校成为现实,既回应百姓诉求,又为区域教育普惠带来新气象。

当前,“大学+高中”的贯通培养模式在苏州这片教育热土上百花齐放,形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衔接的良好局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今天的教育大会现场,人大附中苏州学校揭牌成立。人大附中苏州学校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整体布局,植根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国际视野、报国情怀的新时代创新英才,更好地服务苏州教育强市战略。

此次启动共建后,苏州将指导全市高品质高中“一校一策”与国内头部高校进一步签订人才协同培养协议。同时,以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为契机,深入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课程建设与学科育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师资培训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育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大等国内顶尖高校合作,建设优质课程基地和高端实验室,引进大学先修课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苏州中学党委书记卫新说,2025年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谋划苏州中学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苏州中学将以此次全市教育大会为起点,进一步厘定面向2035的发展思路,形成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苏中答卷”。

                                                                                  来源:引力播、徐靖怡、倪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