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3月16日)上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苏州一批持续捐资助学的企业、社会机构以及个人代表获得表彰。苏州市政府出台《促进我市教育人才基金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奖教助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感召下,我市一批批爱心企业和个人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兴学育人,捐赠金额达2.15亿元。传承千年德善底蕴,汇聚社会各界合力,建强苏式教育慈善品牌,苏州有底气,更有清晰长远的规划蓝图。
苏州市教育发展基金运作十余年募资超亿元
苏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区域内的重要公益力量,自2013年1月成立以来,成绩斐然。
该基金会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作为区域性公募基金会,先后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3A级社会组织,并认定为慈善组织。秉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基金会积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慈善资源,全力扩大捐赠资金规模。截至目前,累计募集资金已达1.18亿元。
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多个关键项目:励志苏才奖励金项目旨在表彰考入清华、北大及C9高校的优秀学子,激励他们勇攀学术高峰;慧智苏星奖励金项目聚焦在国际国内赛事中斩获佳绩的学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融合苏育奖励金项目关注五育融合领域成绩突出的师生,推动全面育人理念落地;卓越苏教奖励金项目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群体的职业荣誉感;慈教苏辉奖励金项目则对热衷慈善公益的优秀志愿者及团队给予肯定,弘扬公益精神。
一大批心怀大爱的企业和个人持续捐资助学
在市教育基金会的号召下,一大批心怀大爱的企业和个人以捐资助学为纽带,用实际行动传承苏州崇文重教的精神,为教育事业注入温暖与力量。
本学期,沙钢集团捐资建设的张家港锦丰学校新校区正式启用。“教室加入了最新的多媒体设施,我们上课会更加有趣。”锦丰学校初三学生王子月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1998年,沙钢集团向张家港市锦丰中学捐赠3000万元,给当地老百姓子女求学创造良好条件。1999年10月,沙钢捐资2000万元援助锦丰中学建设。2021年,沙钢集团又捐赠1亿元,用于锦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新建、锦丰初级中学改扩建,进一步助力地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沙钢教育发展基金”自1998年设立以来,目前锦丰镇13所学校已有集体100多个、师生1000多人次获沙钢教育发展基金奖励,900多人次获沙钢助学金资助。
同样在本学期,姑苏古城核心人民路,苏州中学正谊校区启用,这块土地有着办学兴教的悠久历史,经过整修迎来新生。正谊校区在改造过程中得多了许多校友企业和个人的资助。2023年,莱克集团董事长倪祖根、张玲凤夫妇向苏州中学捐赠2000万元善款,用以资助苏州中学正谊校区的建设以及苏州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2024年,在苏州中学企业家联谊会成立大会上,苏州中学1986届校友邱中伟向母校捐赠1200万元,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7年,苏州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便在几位校友的共同支持下成立。近十年来,苏州中学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千年府学文化挖掘和传承、面向社会的教育教学公益活动等。
从先贤言子到狮山精神,教育人才基金用时两月迅速启动
随着教育领域慈善力量的不断汇聚壮大,我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慈善的新路径。今天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全市十大板块教育人才基金会同时发布,实现教育人才基金全覆盖。
“苏州高新区的许多企业家、爱心人士有强烈的关心教育和助学助教意愿,我们成立教育人才基金会,社会各界的速度响应很快!”苏州高新区狮山教育人才基金会负责人袁志虎介绍,基金会首笔捐赠便来自个人——吴县中学1987届校友、新福康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为忠捐赠20万元。同时,狮山商务创新区商会捐赠100万元,苏州绿基金公益基金会捐赠50万元,苏州德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苏州瑞贝驰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就这样,苏州高新区狮山教育人才基金会从筹备到启动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紧跟数字经济时代步伐,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苏州高新区狮山教育人才基金会筹备组成员程翔说,基金会将运用互联网公益等方式,多元搭建公益慈善项目平台,全方位链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广泛引导学校动员校友力量,广泛汇聚爱心资源。
常熟市言子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的基金管理模式,依托常熟市慈善总会资源和力量,实现“资金募集—项目实施—成效反馈”全链条管理闭环。
3月9日,常熟市教育局携手常熟市慈善总会,召开“善美常熟·幸福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推进会,计划用三年时间,以慈善助力全市中小学校的学习空间再造,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加快打造五育融合新样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配置。“常熟先贤——南方夫子言偃是最早提出‘慈善’理念的学者,常熟市言子教育发展基金会以言子命名,就是要以言子的教育精神为引领,在教育启示、慈善理念等方面探幽析微,索新求变,推动全社会形成捐资助学的浓厚氛围。”常熟市言子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魏建新说。
(苏报融媒记者 袁艺/文)